華宇用戶註冊_研究型課程的開發和研究性學習方法在閱讀和寫作教學中的運用

   |    2022年12月21日  |   加入藍獅  |    0 条评论  |    422

研究型課程的開發和研究性學習方法在閱讀和 寫作教學中的運用

酒泉師範學校 劉生平

內容提要:開發研究型課程,探索研究性學習方法,引導 學生主動探究,自主學習,培養創新精神和研究能力,是語文 教學中值得研究的一個課題。本文圍繞研究型課程的開發和研 究性學習方法的運用,從理論和實踐進行探討,以求為語文教 學開闢一條更為廣闊的新路。

關鍵詞:研究型課程 研究性學習 探究 合作 研究性課程是以培養學生敢於創新、勇於實踐的精神和提 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基本目標,以學生在學習生活和社 會生活中提出的課題為載體,以在課題研究的全過程中所獲得 的外顯知識和內隱知識為學習內容,以在教師指導下按小組合 作為主採用“研究性學習”方式開展學習為基本形式的一種課 程。通過研究型課程的設置,引導學生自主和主動地學習,逐 步成為與時代相適應的“完整的社會人”,真正把教育的重心 放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上。在語文教學 實踐中,筆者就如何開發研究型課程,使課內的學習研究和課 第 1 頁 共 7 頁

外知識的延伸及課題研究的開發有機結合起來,取得了較好的 成效。

一、以問題的研究解決為中心組織教學

以問題的研究解決為中心組織教學比一般地設問質疑具有 更大的綜合性、獨立性和開放性,它往往是綜合多方面知識的 創造性運用,學生在問題情景下,調動認知积極性,在主動探 究的過程中進行學習。學生運用有關知識技能去解決問題,即 使原有知識結構、技能的掌握變得更加深刻透徹、嫻熟,又導 致新的知識與技能的習得。在方法的運用上,一是採用無疑生 疑法,引導學生對教材觀點和教師授課的內容進行大膽質疑, 提出不同見解。二是課堂討論法。可由教師和學生提出一個觀 點,然後在學生中進行探討,提出不同的觀點和看法,或引出 爭論的話題,在討論的過程中,不斷引向深入,使問題得到解 決。三是問題探索法。即讓學生嘗試探索研究學習活動,在探 索研究中尋找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增 強問題意識,提高創新能力。例如在《雷雨》一課的教學中, 我設計了這樣的研究性學習內容:首先以小組為單位,將課文 所選第二幕改編成電視劇、小品等形式的短劇腳本,在課堂上 演出,使學生在再創作的過程中充分熟悉原作。二是在組織學 生交流創作成果的基礎上,梳理出有爭議的問題。如“《雷 雨》是社會劇么?”“應該怎樣認識周朴園這個人物?”“長 第 2 頁 共 7 頁

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周朴園對恃萍的懺悔和懷念是虛偽、假 善,這是否合乎情理?”等等,針對這些問題,讓學生查閱資 料、分析思考,並召開研討會,各抒己見。特別是“周朴園對 恃萍的懺悔和懷念是虛偽、假善”這一問題,幾種觀點相持不 下,使研討形成高潮。其一認為:在生活和藝術中,的確有不 講良心或假裝慈善的王朴園、張朴園,但曹禺的周朴園卻是一 個的確具有自我反省、道德評判能力即“良心發現”的個體。 懺悔和懷念標志著周朴園意識到了拋棄侍萍的不道德,這是一 種正義感的復蘇。能意識到道德錯誤總比毫無道德自審意識要 好得多,這表明他能認識善並求善。其二則認為,不能說周朴 園拋棄侍萍毫無內心痛苦,對自己的拋棄行為,他是有“不 忍”和自責的,然而,人物內心深處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識卻如 奇妙的調節劑,幫助他擺脫內心分裂而導向精神平衡。這樣的 研討,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習方法的指導都有很好的作 用。

二、設置開放性的習題

以前在語文教學中,大多給學生布置一些封閉性的習題或 思考題,表達形式程式化,學生可以從老師的講授或教材中尋 找答案,思考的內容也緊扣教學內容,學生的思維受到局限。 運用研究性學習方法,則需要設置一些結果多樣、表現形式個 性化、思路開放、方法開放、結果開放的思考題,通過學生親 第 3 頁 共 7 頁

自動腦、動手、思考、思辨,進行合作研究來尋找答案,而且 不是唯一的答案,從而給學生更加廣闊的思維空間,調動學生 思維的內在潛力,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形成濃烈 的研究氣氛。如在大專《寫作》教學中,配合常用文體寫作的 教學內容,我布置學生動手自辦雜誌。要求每人將自己親手寫 作的各類文章編輯成一本手抄雜誌。為了完成這一任務,學生 充分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給刊物起名,安排內容,設計版 面,抄寫文章,畫上插圖,編輯、校對。當一本本精美的雜誌 展現在人們眼前時,同學們無不為自己的創造能力而驚奇。為 此,我們在全校舉辦了展覽,讓全校師生共同分享同學們的自 我創造成果。這項活動,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在 多方面都使他們得到了鍛煉,對學生知識視野的拓展和能力的 培養上,是以往的作業題無法相比的。

三、把教材內容直接作為研究的對象 研究性學習就是要讓學生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探究,關鍵一 環就是引導學生把教材當作學習研究的對象。比如,朱光潛提 倡“咬文嚼字”,馬南村主張“不求甚解”,兩者是否矛盾? 《荔枝蜜》貫穿全文的究竟是蜜蜂,是荔枝蜜,還是农民?對 一些課文的研究還可以引導學生髮揮再造想象,進行二度創 作。如根據《念奴嬌 • 赤壁懷古》寫一個電視片段,根 據《都江堰》寫一個電視風光片解說詞,根據《竇娥冤》劇情 第 4 頁 共 7 頁

寫一個“竇娥申訴書”等等。不僅使學習形式生動活潑,更使 學習過程成為一個研究的過程。在學習名家名篇時,引入不同 的觀點,引發學生研究探索形成自己的認識和觀點。如學習 《和塘月色》時,設計了這樣的研究內容:首先將莊周《齊人 物語》(《書屋》 2000 年第 6 期)關於《荷塘月色》的評論 展示給學生。其文寫道: 20 世紀中國散文史上最大的一張六 合彩,朱自清先生賴此文贏得的聲名,相當於花五元錢中了五 百萬。結構呆板,情感曖昧,聯想不出香草美人,比喻無不家 常庸劣。作者年未屆而立,滿紙卻一片遲暮之氣,而朽腐之綺 念又紛至沓出:乍別妻兒,方沿荷塘,滿心滿眼卻儘是“亭亭 的舞女的裙”、“剛出浴的美人”,清霧成“牛乳”,恭弘=叶 恭弘子見 “風致”,楊柳含“風姿”,“於是妖童媛女,蕩舟心許”, 惡俗之氣,瀰漫荷塘……第二,提出這樣的問題:《荷塘月 色》被譽為“美文”的典範,近 80 年來一直選作中學、中師 教材,人們也大多愛不釋手,百讀不厭,但莊周卻譏之為“六 合彩”,斥之為“惡俗”,其理由是什麼?你有何看法?學生 在老師的指導下認真研讀課文,還查閱了大量資料,了解各家 觀點,並形成自己的看法。第三,組織研討活動,由學生闡述 自己的觀點,百家爭鳴,形成濃厚的課堂研究氣氛。最後老師 根據學生的研究,綜合形成較為一致的研究結果:朱自清擅長 寫漂亮精緻的美文,《荷塘月色》體現出作者對自然景物的精 第 5 頁 共 7 頁

細觀察,對聲音色彩的敏銳感覺,通過千姿百態、或動或靜的 鮮明形象,巧妙比喻、聯想,融入自己的感情色彩,便構成細 密、幽遠、渾圓的意境。但有時令人感到着意為文,不如後期 散文更成熟自然。這樣的研究課,老師不僅走出了“滿堂 灌”、“滿堂問”、“滿堂練”的陰影,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 習興趣,交給了學生學習方法,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四、由課內向課外擴展,由課本理解向課題研究延伸 結合課堂學習,可以給學生布置專題研究的任務,自然地 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使學生的知識得到整合,使學習得到 縱向和橫向的拓寬,讓以往分散、孤立的知識成為真正有價 值、有生命活力的知識系統。尤其在大專學生中充分拓展這一 領域,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大專《寫作》課中,為使 學生學會搜集材料的方法,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根據教學內 容,我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深入街頭、商場、菜市、社區、 學校調查採訪。有的在城區四條大街觀察汽車的流量,了解交 通狀況和城市環境污染情況;有的深入社區街道,了解下崗工 人再就業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髮放情況;有的去菜市場了解 农民蔬菜種植情況和銷售情況;有的去超市、商店了解商品信 息和商品價格;還有的到小學了解素質教育的情況。通過這一 活動,學生從封閉的校園投入到了廣闊的社會,學到了許多在 書本上難以學到的知識,不但拓寬了知識領域,而且受到了思 第 6 頁 共 7 頁

想教育。在學生調查了解、掌握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后,我又 安排學生在全班交流,並寫成調查報告,在此基礎上,選定有 價值的課題,作為深入研究和學習的方向,布置學生進一步調 查,深入研究,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事實證明,這種由課內 向課外的延伸和拓展,對學生學習興趣的調動、學習方法的指 導和研究能力的培養都有非常好的作用。

第 7 頁 共 7 頁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