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宇平台_大專護理畢業論文
護理是一門運用科學,分為家庭護理和有償護理。下面是我愛文學網為大家整理的大專護理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選擇。
大專護理畢業論文
摘要:本文從護理學課程整合的涵義、整合模式、評價方法、整合效果進行綜述,指出課程整合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期望對護理學課程整合發展有所裨益。
關鍵詞:護理教育;課程整合;含義;整合模式;評價方法;整合效果
由於醫學模式的轉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對健康的重視,人口結構的快速轉變,社會對護理工作各方各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醫學知識的更新,使得護理學科的知識體系也日益豐富。護理教育中更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課程設置已不適應社會的發展,由此使得關於護理教育課程整合的研究勢在必行。
一、課程整合的內涵和意義
1.內涵。課程整合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講,課程整合不僅是一種組織課程內容的方法,還是一種課程設計的理論及與其相關的學校教育理念。其中包括經驗的整合、知識的整合、社會的整合和課程的整合四個層面。狹義的課程整合是指一種特定的課程設計方法。國內多同意課程整合的狹義定義。其中有代表性的定義為:“課程整合是指將原來自成體系的各門課程或各教學環節中有關的教學內容,通過新的組合方式進行整理與合併,使相關課程能夠形成內容冗餘度低、結構性好、整體協調的新型課程環節,以發揮其綜合優勢。”
2.意義。課程整合的目的在於強調知識的整體性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課程整合是根據不同崗位的工作性質,從知識和技能方面對人才進行培養,同時採用模塊化、項目式相互結合的教學方法,對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進行優化組合,避免相同專業知識的課程內容交叉重疊,集中體現職業教育的專業性和針對性。
二、課程整合的模式分類
護理學課程整合模式如下:
1.網狀模式。此種模式是最典型的、最簡易的課程整合模式,是最具現實意義和教學意義的模式。一般情況下,選擇此種課程模式的教師們會組成教學小組。趙昕從工作過程出發,基於行動體系重構課程;林傑等提出以實訓教學為突破點,構建職業導向的護理專業三維實訓課程體系;程梅等自2009年開始實施以系統為基礎的內外科護理學課程整合,從而替代傳統以學科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2.跨科模式。此種模式是以跨學科的方式,通過發現重疊的技能、概念和態度來整合主要學科領域。如朱丹等將《醫學統計學》和《護理研究》兩門課程進行了整合,建立綜合性護理科研課程,指引學生在課程學習中深化和理解這一課題的研究知識,增強綜合技能,提高學生護理科研能力和知識,提高教學質量。高薇等將傳統的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等護理臨床專業課程,按生命周期模式整合為臨床護理概論、母嬰護理,兒童護理、成人護理與老年護理。趙海平等將護理科研相關課程《衛生統計學》、《文獻檢索》和《護理科研》有機整合成《護理科研方法》,重新制定教學大綱,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課程評價方法等方面進行全面改革,教學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
三、整合評價方法
評價標準可以由多個行家共同制訂,也可以由專業教師通過研究制訂,還可以由師生組成聯合小組制訂,是集體智慧的結晶。評價方法不僅要體現評價的職業需求,更要表現出學科特點,運用教師自評、學生自評、師學互評相結合的方法。評價標準採用理論考核、實踐考核、問卷調查來評價課程整合效果。
四、整合效果
1.課程整合和教學內容的優化,是護理專業發展的需求,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需要,提高了學生科研綜合能力。
2.整合后課程節約了課時,提高了教學效果,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把握;按生命周期模式整合,通過對課程整合,減少了課程之間內容上的重複,節約了課堂教學時間。
3.與護士執業考試接軌。護士執業考試不僅是衡量院校教學水平的重要標誌,也是護理專業教學改革的指揮棒。護士執業考試強調護士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對其綜合能力進行考察。而原有的課程則過分強調學科體系,因此忽略了對綜合能力的培養。現今對原有課程進行整合,是根據護士執業考試的特點,強調了對護士綜合能力的培養。
4.學生的團結協作、自主學習、創新思維、人際交往及應變能力大大提高,使學生集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於一身;學生能很快適應臨床;提高了自學能力;提高了教師的自身素質。
課程整合的研究深層次上的理解是不斷髮展進步的,而且在一步步地完善和深入。課程整合過程中也發現了很多問題,如沒有相應配套教材等。趙海平等認為存在的不足是開課時間過早,教學目標過高;考核方式不足,教學經費開支的擴大和學生學習負擔的加重;師資隊伍建設存在不足,傳統的分學科教學的模式不利於教師對知識的整合和運用。因此,面對在課程整合實施中會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應不斷探索、總結,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張龍祿,祁義霞,馮小君,等.高職護理教育核心能力課程整合的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09,27(8):33-135.
[2]甫全.整合課程與課程整合論[J].課程?教材?教法,1996,(10):6-11.
[3]歐用生.從“課程統整”的概念評九年一貫課程[A].台灣九年一貫教育課程總綱綱要及其評價[C].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44-59.
[4]Beane,J.A.curriculum Integration and The Disciplines of Knowledge[J].Phi Delta kappan,1995,76(8):616,622.
[5]熊梅.綜合課程的內涵特點及其生成模式[J].都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2000,(6).
[6]喬敏,路振富,孫寶志,等.學習哈佛經驗建立基礎醫學整合課程體系的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2,34(4):44-46.
[7]陳季強,夏強,富麗琴,等.基礎醫學課程整合教學改革6年總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38(11).
[8]趙昕.工作過程知識導向的職業教育課程開發[J].職業技術教育(理論版),2007,48(7):45-47.
[9]林傑,劉瑾,周冰.職業導向的護理專業三維實訓課程體系構建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1,2991(7):103-104.
[10]程梅,郝玉玲,王興華,等.以系統為基礎的內外科護理學課程整合實踐[J].護理學雜誌,2011,26(17):71-73.
[11]朱丹,張璐姣,馬芳,等.《護理研究》課程整合改革效果評價[J].護士進修雜誌,2012,27(13):1224-1226.
[12]高薇,孫靜,劉洪.高職高專臨床護理專業課程整合利弊分析及對策[J].護理學雜誌,2009,24(23):46-47.
[13]趙海平,郝素彬.護理科研課程教學改革效果評價[J].護理學雜誌,2004,19(30):15-18.
[14]王曉冰,李伊為,楊少雄,等.中醫護理專業課程的`整合與優化[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6):68-69.
[15]田芬霞,曹迎鳳,陳巧力,等.基於工作過程的高職護理專業基礎護理技術課程改革[J].護理學雜誌,2010,25(5):63-65.
[16]高薇,侍杏華.高職高專臨床護理課程師資隊伍模式探討[J].中華護理教育,2008,5(6):2.
大專護理畢業論文
【關鍵詞】ICU;輪轉護士;心理壓力;對策
近幾年來,我國醫療糾紛頻繁發生,醫患關係日趨緊張,醫患矛盾不斷髮生。患者、社會、政府對醫務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而護士作為醫療隊伍中的主要群體,她們承擔的護理任務多,與患者的直接接觸和交流的時間也最多。這就更加要求了她們要有很強的理論知識,熟練的操作技術和良好的素質修養。輪轉護士,她們剛通過理論考試合格,雖然她們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但她們工作年限短,技術不全面,急救意識,監護技術薄弱,在工作中不能單獨勝任病人的搶救工作。ICU輪轉護士她們面對着各種疾病的危重病人,精密的監護,治療設備,封閉的工作環境,使她們成了心理壓力產生的高發人群,壓力過大易導致身心疾病。護士的身心健康直接影響着護理質量。因此,採取相應的應對措施,不僅可以增加輪轉護士的適應能力,而且有利於培養具備良好綜合素質的護理人才。現分析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我院ICU輪轉護士50名(實驗組),其他臨床科室輪轉護士50名(對照組),發放問卷50份,得到有效問卷46份,被研究對象年齡20-26歲,平均23歲,學歷中專12名,大專及以上60名;職稱:護士35名,護師15名。從事護理工作2-8年。
1.2 研究工具:採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1]對調查對象進行測試並與國內常模[2]進行比較。SCL90有90個項目組成,採用5級評分:0(從無),1(輕度),2(中度),3(相當重),4(嚴重)。評分前由組織者講解答卷要求和目的,統一指導語,由被調查者以無記名形式單獨填寫。
1.3 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應用SPSS10.0統計軟件處理,計數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採用t檢驗和多元方差分析
2 結果
2.1 兩組人員的基本項目比較:兩組人員民族、家庭經濟狀況、家庭住址、宗教信仰、家庭結構、父母年齡、職業、文化程度等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意義(均P>0.05)。
2.2 組人員SCL-90測試結果,見表1。
ICU輪轉護士在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係,抑鬱焦慮恐怖等因子分及總均分高於我國常模(P<0.0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本次調查結果显示,ICU輪轉護士在軀體化、強迫、人際關係、憂鬱、焦慮等因子分高於其他臨床轉科護士,且明顯高於我國常模。結果提示ICU輪轉護士的心理健康狀況較差,分析原因,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3.1 環境因素:ICU的工作環境是一個封閉式的工作環境,這裏沒有家屬的陪伴,護士面對的幾乎都是危重的患者。從病人的治療到生活護理這是一個連續繁瑣的工作。而輪轉護士從其他科室單純的打針輸液到對病人的整體護理,在角色轉變上有一定的落差。工作程序的改變與工作量的增大,使她們產生了一定的恐懼心理。
表1 試驗組與對照組與常模比較(±s,分)
項目試驗組(N=50)對照組(N=50) 常模P值
軀體化 1.57±0.58 1.32±0.351.37±0.48 P<0.01
強迫1.78±0.60 1.70±0.521.65±0.61 P<0.01
人際敏感 1.78±0.61 1.73±0.551.5±0.59P<0.01
憂鬱1.64±0.60 1.56±0.521.5±0.59P<0.01
焦慮1.53±0.53 1.42±0.411.39±0.43 P<0.01
敵對1.63±0.62 1.46±0.481.46±0.55 P<0.01
恐怖1.34±0.45 1.32±0.451.43±0.57 P<0.01
偏執1.69±0.64 1.56±0.511.29±0.42 P<0.01
精神病性 1.51±0.51 1.39±0.391.29±0.42 P<0.01
陽性項目數 33.22±9.8331.32±12.3024.92±18.41P<0.01
3.2 工作性質:ICU護士面對的是各種危急重患者,具有病種多、病情複雜、病情發展變化快、死亡率高等特點。這就要求護士要有紮實的理論基礎、熟練的搶救技能,敏銳的觀察能力和準確的判斷力。而輪轉護士的理論知識不全面,急救意識和監護技術薄弱,這就使她們對自己的工作能力產生懷疑,對自己不自信。
3.3 業務因素:輪轉護士在業務還不夠熟練的情況下單獨值班,易出現護理工作應對不良或護理差錯。輪轉護士單獨值班時普遍存在着緊張、害怕出差錯等心理;而緊張、焦慮的心理狀態又容易導致出差錯。因此,如何有計劃地做好輪轉護士的培訓工作,合理地安排護士的工作量及時間分配,是值得護理管理者認真思考的問題。對輪轉護士業務技術的訓練起到全面、系統化的作用。
3.4 知識因素:面對先進儀器設備的不斷改進,醫學知識的不斷更新,輪轉護士必須不斷學習,鑽研業務,使自己具有一定的基礎醫學與危重症醫學理論知識,以及嫻熟的護理與操作技能,在工作的同時還要不斷學習,無形之中又增加了心理壓力。
3.5 人際關係因素:高年資護士及醫生對輪轉護士的要求過高,在搶救病人時要求她們像專科護士一樣有熟練的搶救技術,緊密的配合,嚴密的觀察等。如果犯了錯,就會遭到護士老師和醫生的批評和處罰。使她們認為自身的價值沒有得到體現和認可,就會產生對工作消極的負面情緒。
4 干預對策
4.1 加強轉科前的培訓:轉入ICU的護士的心理問題較多,這與她們的年齡大多偏低,心理素質不成熟,業務技術不熟練有很大關係。所以對她們進行轉科前的培訓非常重要,向她們介紹各科室的工作環境及特點 ,避免因陌生帶來的恐懼。定期組織理論知識的學習和護理技術的操作訓練,從而提高其專業素質,加強自身的信心。
4.2 定期進行心理指導:管理人員應定期組織人員對輪轉護士進行心理調查,找出存在的心理問題,採取相應措施。在平時工作中應該關心,關愛她們,在指導工作的同時給予一定的鼓勵,提高她們對護理工作的興趣,創造一個好的工作環境。
4.3 管理者合理排班:管理者應根據輪轉護士入科時間的長短,對工作程序,知識與技術操作掌握的熟練程度合理排班。從入科時的放手不放眼到單獨管理一個病人,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不是入科不到兩三天就單獨值班,突然使她們的責任增大,隨之壓力也增加。
4.4 培養积極向上的人生觀:要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合理評價自己的能力,努力克服自卑感,形成合理的心理支點,要善於自我肯定和自我承認,養成良好的性格。保持樂觀,恬靜,愉悅的心境。
輪轉護士是護理隊伍中的新生力量,也是護理工作的接班人,她們的心理健康狀況直接影響到整個護理隊伍的護理質量。因此對護理人員多一些關心和愛護,從而提高護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 汪向東.生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J].中國心理衛生雜誌,1993,(增刊):31
[2] 穆華芳.ICU護士心理壓力產生的原因及對策[J].交通醫學,2003(1):113
[3] 丘東友,劉秀如,余嬋華.低年資護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醫學期刊/護理學與醫療保健 [J].
[4] 陳朋月,朱嵐.精神科護理人員心理壓力分析與干預.醫學期刊/臨床護理[J].
大專護理畢業論文
【摘 要】 目的 觀察舒適護理在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分析我院婦科收治的接受腹腔鏡手術的患者16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各80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婦科常規護理,對干預組患者在婦科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開展舒適護理,對比兩組患者術后併發症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並採用統計學分析,得到的結果差異以P<0.05為有意義。結果 干預組併發症總發生率8.75%,對照組併發症總發生率20%,前者明顯低於後者,統計學有意義(P<0.05);干預組護理滿意度100%,對照組護理滿意度83.75%,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中應用舒適護理能有效減少術后併發症發生情況,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具有可行性與可推廣性。
【關鍵詞】婦科 舒適護理 腹腔鏡手術
隨着現代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腹腔鏡技術已經逐漸應用於臨床上各種疾病的治療當中,且這種手術治療方法具有效果顯著、創傷性小、併發症發生率低等特點[1]。為了進一步提高腹腔鏡手術患者的預後效果和患者住院期間的滿意度,現報道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從2002年11月~2012年11月這段時間內我院婦科收治的接受腹腔鏡手術的患者中抽取16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觀察對象,將所選對象隨機分為人數相等的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各80例。干預組患者的年齡均在22~62歲的範圍之內,平均年齡30.3±3.2歲。基礎疾病:宮外孕86例,卵巢囊腫34例。對照組患者的年齡均在23~61歲的範圍之內,平均年齡31.1±3.6歲。基礎疾病:宮外孕84例,卵巢囊腫36例。選取標準:
(1)所選對象均滿足腹腔鏡手術的臨床適應症;
(2)兩組患者在一般性資料方面無差異性,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護理內容包括入院宣教、術前準備、術中監護、術后一般護理、出院指導等。對干預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開展舒適護理,具體做法如下。
手術前:術前加強對患者的巡視,並針對患者心理特點開展心理疏導,同時做好宣教,宣教內容包括對麻醉及手術方式的介紹、術前注意事項等,以減少患者的心理恐懼。此外,遵醫囑對患者禁食處理,並詳細詢問藥物過敏情況,囑患者術前卸下首飾、項鏈等貴重物品。
手術中:首先,根據患者手術方式準備術中用品,連接並檢查手術儀器與設備,將手術室內溫濕度調節至合適範圍內;第二,術前建立好至少2條靜脈通路,並維持輸液通暢,做好對患者輸液過程的監護;第三,根據手術方式對患者取合適體位,保持患者舒適度,並充分暴露手術部位以方便醫師操作;第四,手術過程中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及一般情況,並注意保溫,發現異常時及時彙報麻醉師和醫生。
手術后:待患者麻醉清醒後為其穿戴好病員服並護送至患者病室,加強巡視,巡視內容包括患者精神意識狀態、手術切口情況等,並做好相應記錄。
1.3 判定依據
選擇患者術后併發症發生率、護理滿意度作為護理效果判定依據[2]。併發症發生率的計算方法為:(尿瀦留+感染+墜積性肺炎)患者例數÷該組患者總數×100%。護理滿意度採用自製問卷調查方式進行採集,問卷內容包括患者的各項護理的評分、護理人員態度的評分等,滿分為100分,根據問卷評分結果由高到低依次分為非常滿意、一般滿意及不滿意三個等級:非常滿意:評分結果為90~100分;一般滿意:評分結果為60~89分;不滿意評分結果為60分以下。護理滿意度的計算方法為:(非常滿意+一般滿意)患者例數÷該組患者總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採用SPSS18.5統計學軟件包對本次研究中需要處理的數據進行分析,所有計數數據均採用均數±標準差(x±s)的形式表示,對計數數據和計量數據分別採用x2和t方法進行檢驗,設定顯著學水準為a=0.05,當P<0.05時,即為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2.1 併發症發生情況
干預組80例患者經舒適護理后,出現併發症者7例,其中,尿瀦留4例,感染3例,墜積性肺炎0例,併發症總發生率8.75%;對照組80例患者經婦科常規護理后,出現併發症者16例,其中,尿瀦留9例,感染5例,墜積性肺炎2例,併發症總發生率20%。干預組併發症發生率明顯低於對照組,經統計學處理後有意義(P<0.05)。
2.2 護理滿意度
干預組80例患者中非常滿意者72例,一般滿意者8例,不滿意者0例,護理滿意度100%;對照組80例患者中非常滿意這60例,一般滿意者7例,不滿意者13例,護理滿意度83.75%。干預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於對照組,經統計學處理後有意義(P<0.05)。
三、討論
為了進一步提高腹腔鏡手術治療婦科疾病的預後效果,對處於圍手術期的患者開展有效的護理干預十分必要。據相關實踐報道記載,對婦科腹腔鏡手術病人開展舒適護理能有效減少患者併發症發生率,並對促進護患關係有重要意義。本次研究中干預組的80例患者經舒適護理后,併發症總發生率為8.75%,明顯低於對照組(20%)。同時,本研究中干預組的護理滿意度高達100%,顯著高於對照組(83.75%),均與臨床報道相符合。
總之,在開展舒適護理時,護理人員應在實施婦科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充分貫徹“以人為本”的原則,從病室環境的準備、體位護理、加強巡視、飲食指導、併發症的預防及護理、術后康復指導以及心理疏導來提高患者的舒適度。
參考文獻:
[1] 司徒定蓮,林團體. 舒適護理在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 齊魯護理雜誌. 2011,07(15):234-236
[2] 李文燕. 舒適護理在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J]. 河南外科學雜誌. 2010,03(20):220-222
本文來源:https://www.cddlwy.com/shiyongwen/261810.html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