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宇用戶註冊_《上海市中小學拓展型課程指導綱要(試行稿)》的說明,DOC
《上海市中小學拓展型課程指導綱要(試行稿)》的說明
拓展型課程是上海中小學課程方案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推進建設和實施拓展型課程是上海中小學二期課程教材改革的一個重點。什麼是拓展型課程,拓展型課程包括那些內容,拓展型課程對孩子的成長有那些好處等等,這是許多家長和社會所關心的。現就拓展型課程的有關問題,作如下說明。
1.為什麼要設置拓展型課程?
學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之一,肩負着時代的歷史使命,這就決定了它應該具有超前的培養意識,要隨時根據當代社會、政治、經濟等方面的發展對未來教育作出的預測,調整培養目標,並設置相應的課程。教育要着眼於未來,而未來的教育越來越重視人的終身發展,越來越關注每一個學生潛能的開發、個性的發展。拓展型課程正是着眼於這一時代對人才的要求,確定“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宗旨,把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和個性、潛能的開發作為重點,努力改變學校教育“千人一面,萬人同一張課程表”的培養模式,改變基礎教育課程脫離時代和社會發展要求,脫離學生實際,忽視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的狀況。
在上海市中小學課程教材改革新的理念的指導下,拓展型課程為培養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基礎人才設置了學習通道。拓展型課程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成長經歷和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差異性,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和特長、興趣和愛好、需要和追求。學校通過三類課程的設置,培養學生既有最基本的的知識技能,又擁有廣博的視野,既有共同的基礎,又有發展自己個性特長的不同基礎,既有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又具備堅實的實際操作的能力,進而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2.什麼是拓展型課程?
拓展型課程以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改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自我管理和選擇學習的能力為宗旨,是一種體現不同基礎要求、具有一定開放性的課程。
拓展型課程着眼於激發、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開發學生的潛能,陶冶學生的情操,併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途徑和學習經歷,促進學生的個性與社會化的和諧發展,同時促進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
3、拓展型課程有那些特點?
⑴拓展型課程擴大了課程範圍,具有廣域性。
在新科技、新技術的不斷出現,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周期在縮短,職業選擇的變化周期在縮短的情況下,拓展型課程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在傳統課程內容的基礎上,擴大了課程範圍:更注重提供與先進文化、科技進步、社會發展以及社會實踐相適應的課程內容;更注重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廣泛接觸科學、技術、社會與人文等多方面的知識;更注重密切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的聯繫,滿足學生的需求。
⑵拓展型課程是使學生逐步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主渠道,具有選擇性。
以往學生學習的課程由學校統一安排,無需學生選擇,學生也無法選擇,而且課程的設置較少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拓展型課程的開設給了學生有較充分的自主選擇課程的權利,通過一系列自主選擇修習的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在選擇中,學會認識自我與社會,認識自我發展與社會需求的關係,提高學習的积極性和主動性,逐步形成自主選擇學習的能力。
⑶拓展型課程以學生髮展為本,具有層次性。
拓展型課程的宗旨是促進學生個性的充分發展。拓展型課程設置了豐富多彩的學習內容,凡是學生感興趣的方面,均有相應的課程內容供學生選擇,以滿足不同地區和不同層次學生髮展的需要,使每一個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與發展,並逐步形成健康的個性。
4.學生不學拓展型課程行嗎?
上海市中小學課程由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和研究型課程組成。
基礎型課程是為落實國家對中小學生共同基礎要求而設置的,它體現了國家對中小學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其特徵是基礎性和系統性。因此基礎型課程的統一性和規範性較強,主要形成學生共同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方法、基本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研究型課程以幫助學生形成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學習方式和基於生活經驗與課程資源的學習能力為目的。通常,研究型課程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主選擇一定的課題、項目,參照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進行研究性學習,並在研究過程中獲取和應用知識,體驗和感悟學習,形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拓展型課程是基礎型課程的拓展與延伸,是為研究型課程的學習積累更寬泛的知識與能力、經驗與方法。拓展型課程在基礎型課程和研究型課程中所處的位置,如果用比較通俗的話語說,就是用左手牽着基礎型課程,用右手牽着研究型課程,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它在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深廣度、綜合性以及應用性等方面加以拓展,對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學習方法訓練等方面加以強化,為學生興趣發展和個性的形成提供了課程保障。
拓展型課程與基礎型課程、研究型課程有機結合,共同為基礎教育的培養目標服務。學生在完成一定的拓展型課程學習並達到規定的要求后,方可畢業。因此,拓展型課程是上海市每个中小學生必須修習的課程。
5.拓展型課程對學生的發展有什麼好處?
學生是學習實踐和認識活動的主體,要使學生從一個自然人真正成長為具有社會意義的人,就要學會在複雜的社會條件下,進行自我選擇、自我約束和自主創造。拓展型課程是以基礎型課程的知識與能力作為生長點,為培養學生具有健康個性打下不同的基礎,就象建造不同層次的高樓,需要打下不同的基礎樁一樣。
目前,拓展型課程已列入上海普通中小學課程方案,它將使素質教育在學校教育中得到更好的落實,使全體學生的個性和社會性得到充分發展。
拓展型課程對學生的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好處:
⑴有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
拓展型課程設計的目標是促進學生的發展,其內涵是:着眼於全體學生的發展,而不是部分學生的發展;着眼於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而不是只重智力的片面發展;着眼於學生有個性、有差異的發展,而不是全體學生同一個“模式”的發展;着重於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可持續的終身發展,而不是僅僅關注學生當前的發展。
在學好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學校要根據各個年齡層次學生的生理與心理特點,開設形式多樣、可供選擇的拓展型課程,併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自主選擇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拓展型課程為提高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能力創設了平台,使學生各取所需,讓學生自主選擇修習自己感興趣的課程,促進學生主動积極地投入學習,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提高主體意識。
⑵有利於面向全體學生
在新課程的設計中,期望學生通過基礎型課程的學習,掌握通性、通法、通則等體現可再生長的基礎知識和可再發展的基本能力,通過拓展型課程的學習,進一步擴展知識,提高閱讀與交流表達、科學探究、問題解決、運用信息技術、團隊合作、自我規劃等一般能力,發現和發展學生的潛能和個性,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方法和能力。
上海市普通中小學課程方案規定,所有中小學生除了學習規定的基礎型課程外,還必須進行有關拓展型課程和研究型課程的學習,並要求達到一定的考核要求才允許畢業,這樣才算完成了整個基礎教育階段全部課程的學習。
在課程安排上:
小學1-5年級每周分別有5節興趣活動課、專題教育及班團隊活動,每學期有1-2周的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的內容。
初中階段每周分別有5-6節學科類、活動類、專題教育及班團隊活動,每學期有2周的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的內容。
高中階段每周分別有7-14節學科類、活動類、專題教育及班團隊活動,每學期有2周的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的內容。
學校在課時安排上,不能隨意增減拓展型課程的課時,在實施中還要通過評價措施的制定,保證拓展型課程的開設。因此,拓展型課程在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的同時,同樣強調面向全體學生,強調學生有個性、有差異地發展。
⑶有利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智能和不同智能的組合”
每個學生在一定程度上都擁有多種智能,學生與學生的差別在於所擁有的智能和組合不同。由於遺傳和環境的因素不同,每個學生在某個階段,所表現出來的智能狀態不盡相同。
學生在接受教育的生涯中重要的內容之一,是尋找適合個人智能組合的學科和技藝,使學生髮現適合自己智能狀態的職業機會。開設拓展型課程有助於學生選擇特別適合自己學習的課程。在拓展型課程里,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學習他們自己感興趣的課程,以實現自己頭腦中出現的想法,學生能夠探索他們在基礎型課程中不一定會被發現的興趣和能力,使教育在每一位學生身上得到最大的成功。
⑷有利於學生社會化
拓展型課程的一個基本職能就是要促進學生個性與社會化的養成,並使其和諧統一。為此,拓展型課程要更多地關注主體意識的形成,更多地關注學生人格和潛能的發展,更多地關注學生個性的養成,更多地關注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要使學生社會化,理解並接受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拓展型課程就是要開闢各種渠道,以一種對個人和社會都有意義的方式,把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經驗以及現代科學技術、經濟及文化等多方面結晶,有效地傳遞給學生,盡最大可能幫助他們體會到自己的潛能,使越來越多的學生髮現自己的專長,增強自信心,成為各個崗位上有用之才。
6.拓展型課程在學校里包括那些內容?
拓展型課程的內容涉及語言文學、數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技術、體育與健身、藝術、綜合實踐八個學習領域。
拓展型課程的科目包括學科類、活動類、專題教育類三個科目組。
學科類科目組包括上海市普通中小學課程方案指定的除綜合實踐學習領域外的其他七個學習領域的各學科課程,以及由七個學習領域延伸、綜合或拓寬而形成的其它學科課程。
活動類科目組包括各類興趣活動、閱讀活動,以及綜合實踐學習領域的社團活動、學校文化活動與班團隊活動,自我服務與公益勞動、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等活動。
專題教育類科目組是指學校依據國家指定的專項教育內容而設置的科目。
通過設置學科類課程,使向某一方面發展的學生得到個性發展的滿足。如有意在理科方向發展的學生,需要在物理、化學或生物等課程中加以發展,一方面提供國家規定的課程內容,同時在校本課程中還提供圍繞理科發展方向的拓寬或加深等內容,使學生在國家規定的範圍內和學校提供的課程範圍內有序的加以選擇學習。
通過設置活動類科目組,向學生提供體驗生活的經歷和為學校、社會作出個人貢獻的機會,提供接觸和職業有關活動的機會,培養學生主動參与社會活動的意識和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形成积極的生活與學習態度,探索個人對職業的期望。
7.拓展型課程要考試嗎?如何進行學習評價?
拓展型課程的學習評價要貫串於拓展型課程學習活動的全過程,使學習評價成為激勵學生不斷髮現和發展個性潛能的過程,促進學生積极參与活動、主動獲取知識,提高學生“自我選擇—-自我發現—-自我認識—-自我發展”的能力。
拓展型課程的學習評價應視學生和課程的不同,在評價過程和評價結果等方面採取多種方法,以適應拓展型課程的多樣性和選擇性等特點。
⑴學校評價
教師通過對學生學習表現的觀察,學習感受的交流,學習情況的記錄,學習作業的分析,以及通過各種形式的問卷和來自學生、家長、社會等有關方面的過程證明、記錄等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實踐活動考核可採用口頭表達、才藝展示、模擬表演、實驗操作、實驗探究報告、調查報告、作品展示、小論文、表演、特長認定等多種方法。
⑵學生自評和互評
自我評價作為一種自己認識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提高自己的學習過程,是培養學生主體意識最為有益的途徑。拓展型課程要特別重視引導學生根據學習活動記錄檔案,以及完成作業(作品)過程的記錄或結果進行自我評價。
學生互評是相互學習、相互提高的過程,有利於學生的發展。拓展型課程要強調在學生自我評價的基礎上,通過互評,對學生的學習經歷和學習質量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使學生學會相互評價。
⑶社會教育機構評價
拓展型課程的評價要向社會開放,學生參加由市教育管理部門認定的社會教育機構、團體負責設計和實施的課程學習,均可記入學生的學習檔案。
⑷評價結果的表示
評價結果可以用等第、分數、學分、評語等形式表示,也可以根據學校、學段特點採用其他有利於促進學生髮展的方法表示評價結果。如小學段可以與少先隊爭章活動相結合,以觀察章、探究章等表示評價結果。
高中階段的拓展型課程實行學分管理,評價結果可用學分表示。
學校要按照上海市普通中小學課程方案所規定的教學時間安排拓展型課程。學生在修滿學段規定的拓展型課程后,獲得該學段的總體評價,並作為學生畢業的基本依據。
8.學生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拓展型課程?
所有學生都具有多元智能和不同的潛能,都有能力學習。學校要給學生提供可選擇的學習機會,來挖掘學生的潛能,適應學生的性向,形成學生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習必需學習的知識和滿足自身發展需要的知識。為此,學校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拓展型課程的選課指導制度,幫助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
拓展型課程採用由學生按興趣選科與在導師指導下選科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選課。要改變選修課程過分強調學生按興趣選科或按教師規定選科的現象,提倡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選擇科目進行學習,進而讓學生學會選擇,學會規劃人生,以適應社會發展的多樣化需求。
學校要根據自己辦學思想和發展規劃,建立拓展型課程的選科指導制度,使學生從起始年級開始就對學校整個學段拓展型課程的主要內容和特點,包括學習方式、修習時間、評價要求,以及教師狀況、學校的課程資源等有整體的了解,以便於學生設計整個學習階段的選學計劃。
教師要對每一個學生修習拓展型課程進行選科指導,幫助學生分析自身的學習基礎和學習特長狀況,幫助學生了解具體拓展型課程的教育意義,以及有關學科發展、個性發展、職業選擇等對個人成長方面的影響。要盡可能地為學生選科或中途課程調整等做好諮詢工作,引導學生將興趣愛好、學習基礎、社會需要、學科發展等相結合,學會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課程內容。
9.學校如何保障拓展型課程的教學質量?
⑴學校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或需要開發和建設拓展型課程。在拓展型課程開發計劃的指導下,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制訂拓展型課程實施方案,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課程,增強課程對學生的適應性。
⑵學校制訂的拓展型課程實施方案應具有彈性和靈活性的特點,以保障學生形成個性化的課程學習方案。
⑶除制訂學校層面的拓展型課程實施方案外,學校還要指導教師根據學生個性差異編製模塊或主題的實施綱要(或課程教學計劃),合理有序地規劃課程實施的具體內容和方法。
⑷學校要科學、合理地配置和安排學生拓展型課程學習的資源,豐富學生學習課程的內容、途徑和方式。
⑸學校要最大限度地調動教師在課程開發和實施上的积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教師提供開發多樣化課程的渠道和平台,引導教師利用多種途徑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不斷提高教師專業發展水平。
⑹為保證拓展型課程的正常開展,學校要积極開發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如圖書館、實驗室和專用教室、網絡信息資源、社區和社會教育資源等,充分利用和發揮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青少年活動中心等市、區(縣)教育活動基地的作用。充分利用社區和社會教育資源,建立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繫,积極提倡社會各界參与學校拓展型課程開發和建設,有效發揮各種課程資源的價值。
噢!评论已关闭。